4月23日,適逢世界讀書日。
在這個特別適合讀書的靜謐良夜,時間放慢了匆匆的腳步,在國際部禮堂小小的空間為一群孩子展開了大大的舞臺,讓我們靜靜聆聽孩子們的心聲吧!

在稚嫩的童聲朗讀中,《美視朗讀者》第三期學生版正式拉開了帷幕。
這三個可愛的小精靈都是MYP老師的孩子,她們用自己的方式與哥哥姐姐們一同感受今夜的朗讀之美。
學生版的主持人是十年級的李維佳同學。
學弟學妹們早已熟悉“維佳姐姐”作為學霸的那一面,沒想到平日里總是捧著書本探討問題的學姐站上舞臺,竟也有那么純正的“主持范兒”。


作為MYP大家庭中最小的成員,七年級的孫浩城同學絲毫沒有緊張。
他朗讀散文家麗尼的《鷹之歌》,從他鎮定從容的朗讀中,觀眾們聽出了作品中對光明幸福的渴望與追求。
在九年級的蘭峰同學心中,朗讀可以用來宣泄自己內心的情感,因此他選擇法國詩人艾呂雅的《自由》來表達自己內心對“自由”的呼喚。

任江同學恰到好處的伴奏讓這深情的呼喚在禮堂久久回響。
八年級的何奕嫻同學為大家分享了一個有意義的故事《一朵花的心》。
她用優美的聲音告訴大家,不要去計較去抱怨自己的環境,一直做最好的自己、最淡定的自己,這將會是無比美好的修為和境界。

八年級的朱青柯同學朗讀的篇目是當代詩人王懷讓的代表作品《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當一句句慷慨激昂的“我驕傲,我是中國人”一遍遍回響在禮堂,那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在每個觀眾心中升騰!

八年級的李佩恩同學的爸爸參加上一期家長版《美視朗讀者》的時候,原本選擇了一篇《泰坦尼克號最后的35分鐘》,后來在兒子的建議下更換了朗讀篇目,而兒子又將父親選擇的文章讀進了學生版的現場。
也許李佩恩的普通話還不夠標準,但他那認真的講述卻將生死抉擇之間的人性之美展露無遺。

九年級的肖蕊瑩同學是個頗有文學造詣的女孩子,為挑戰自己,她選擇了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
在她的朗讀聲中,朦朧而又幽深的雨巷里走來一位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 那份既迷惘感傷又滿是期待的情懷,著實感染了現場所有觀眾。

八年級的王羅屹同學說,朗讀不僅讓自己的情緒得到釋放,而且改變了自己的性格。
他用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的著名詩歌《不要踏入靜謐的良夜(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挑戰了中英文雙語朗讀,也通過詩歌傳達出自己的心聲:不論時光如何流轉,親情在你我心中都是用不貶值的珍寶。
看了前兩期《美視朗讀者》,曾經認為朗讀不過是老師在課堂上的一項作業的九年級同學鄭遠錦發現,自己對朗讀的看法徹底改變了,他開始愛上了能讓自己心平氣和的朗讀。
于是,他選擇了徐志摩的代表作品《再別康橋》,讓經典作品在自己的朗讀中煥發出全新的魅力。

誰說沒有經歷過人生的聚與散就體會不到生命的苦與樂?
八年級的四個女孩子馬原、蒲艾利、王筠雅、王虹懿就是要用林清玄的《咸也好,淡也好》來闡釋生命中的咸與淡都有各自的味道,樣樣滋味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八年級的黃瀟漢同學算不得特別優秀的孩子,但他很清楚地認識到,自己需要海燕一般的精神,于是他選擇挑戰高爾基的名作《海燕》。
他鏗鏘有力的朗讀,傳遞出不怕艱難險阻、迎著暴風雨前行勇氣和力量。

對于青春少年來講,生活中遇到失敗時應該怎么辦?感到迷茫時應該怎么辦?
七年級的唐晟垚同學也曾充滿困惑,當他讀到一首連題目也沒有的短詩時,卻無法忘記詩中那種激勵自己的力量,他想把這種力量分享出來,給更多人以力量。
八年級的陳薪竹同學有個可愛的弟弟,于是她選擇朗讀《弟弟的姐姐》,想把這篇文章讀給自己的弟弟,記住姐姐和弟弟共同擁有的美好時光。
弟弟的出現,給了陳薪竹和所有觀眾一個大大的驚喜。相信弟弟在姐姐深情的朗讀中已經讀到了那份純純的愛。

十年級的李星瀚同學從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中讀到了獨立,那是成長過程中的另一種力量,一種讓自己更加成熟的力量。
作為MYP的學長,李星瀚娓娓道來,把文章送給像自己和在座同學一樣,正在獨立邊緣的少年。

《駱駝祥子》是人民藝術家老舍的經典作品,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擁有重要地位。
八年級的蘇適同學來自北京,他將祥子在暴雨中艱難拉車的場景朗讀給大家,他用純正的北京口音給片段描寫帶上了濃濃的京腔京韻,博得陣陣喝彩。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一曲愛的贊頌,九年級的潘逸、徐駿遙在完美的配合中將這充滿詩情畫意的天籟之作演繹得淋漓盡致。
作為本次活動的收官之作,他們也將這天籟之作獻給即將分別的九年級同學們。
至此,三期MYP項目《美視朗讀者》已經圓滿落下帷幕。從老師到家長,到學生,難忘那一首首一篇篇,一聲聲一句句,還在這春意闌珊的校園蕩漾,從朗讀者口中,直到每個人心中,正是那最美的人間四月天。
感謝關注
精彩回顧:第一期美視《朗讀者》(教師版)
第二期美視《朗讀者》(家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