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小區綠樹成蔭,公共設施整潔有序。”“我家樓下的餐館油煙時常會飄進我的房間。”“廣場上每天晚上跳舞的爺爺奶奶雖然時間控制得比較嚴格,但是音量有時偏大。”……剛剛進入第二個主題探究,孩子們對自己身邊的現象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社區里應該包含有美食,我們小區就有我最愛的冰激凌屋和麥得多面包坊。”“成都銀行營業點也該算我們社區的一部分,爸爸媽媽長期在里面買理財產品。”
周末,孩子們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走進社區,從民生服務、文化教育、餐飲美食和其他等四個方面去了解一個社區正常運轉所具備的機構和設施。
整裝待發,我們一路歡笑,來到了“星期八職業體驗小鎮”。車剛剛停穩,大家便迫不及待奔向體驗館—— “星期八,我們來了!”


“真的是一個小鎮呢!先快速逛逛,看有哪些我最想體驗的職業,同時還可以偵察一下排隊人數少的體驗館。” 探究的方法融入了孩子們平時的學習和生活,解決問題時就得心應手,盡量高效做事。

“蛋糕,我最喜歡!”“自己做蛋糕,自己還可以品嘗。”“要當蛋糕師,必須先學習《食品安全法》。”“我要當保安,可以安全押送貴重物品。”“我想當牙科醫生、播音員、酒店服務員、科學家……”

“職業體驗讓我們感受到了職業沒有貴賤之分,只要認真去面對都能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同時還可以創造財富。”

回到學校,我們反思了整個活動中個別同學的行為是否違反了活動公約,然后分小組進行分享,進一步完成《探究報告》中的“探究之旅”、“消費清單”和“行動公約評價表”。 隨著探究的深入,孩子們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再次走進社區,記錄下服務設施和機構的方位,結合數學課堂學習的方向和位置,自行繪制“我的家”示意圖,讓探究活動生活化。

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把社區變得更加溫馨與和諧? “大富翁”游戲給孩子們搭起了一個校園模擬社區,去糾正其中的問題,發現身邊的亮點。周末回家后,孩子們學以致用,走進社區,為共建幸福社區出一份力。

“我給小區的爺爺奶奶提建議后,他們跳廣場舞音量還真的小了些。”“可是我家樓下餐館油煙的問題,我和爸媽向物管進行了反映,但一周過去了情況還沒有變化。”……

是的,幸福社區的創建需要我們人人攜起手來,隨時隨地去關注身邊的人和事,讓幸福圍繞在你我的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