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仁校長:珍惜、享受

時間: 2011年03月25日 來源: 美視學校 作者: 美視學校

2008年11月20日 

一、           命題,因為深情。
1、因為曾經具有多種社會角色身份(小學語文教師,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公辦學校校長,私立學校校長,學生家長:媽媽,奶奶)讓我對教育有了多角度的認識。
2、擁有不同的經歷(最差的學校,最好的學校,新創名校分校,完全沒有依托的私立學校;最差班的班主任,完全開后門班的班主任;省內外的各種現場公開課,少年宮十幾年的持續實踐課,至今也既是校長同時兼上全校3——6年級作文課的親身體會;與國內學生的深層次交流,對國外學生的淺淡有限了解;公辦學校,私立學校;)讓我對現今的教育,有了豐富的,也是立體的切實感受,因此有一定的條件說:自己觸到了最真切的,也是最鮮活具體的基礎教育(小學)的脈動。
3、雖然在并不是值得驕傲的年齡(公辦55歲退休了,又在私立拼了7年)卻給了我“說出來”的資格;不敢斷言是具有了最適合做教師的性格(開朗,豪放,正直,熱情而愛思)但它使我有了“說出來”的膽氣和自信。用這個特別的命題,是希望能表達一個既是思考者,也是篤行的實踐者的教育界老兵對教育,對同人,對孩子,對家長,也是對生活的深情。
 
二、           題解,幾點說明。
1、珍惜,是對生命(對“生命”最好,最簡單和最凝煉的解釋是“時間”)
的敬畏和珍視,這是談“教育”的前提。(孩子,家長,自己,學校的歷史)
2、珍惜,是對“教育者”身份的高度認同,表達的是對“功德無量”的
境界下的深層次責任感的呼吁。
3、珍惜與享受,表達的是生動的人對生活本身欣賞,感恩的基本態度。也表達了作為一個社會人對生存狀態的敏銳關注和永不止歇的創新追求。(沒有創新的基礎,享受就只能是曇花閃現)。
4、它還提倡既正視現實,又有辨證內涵的嚴謹,科學的求實精神。(“珍惜”與“享受”本身,就包含了對昨日的審視與清醒的頭腦)。
  
、解題,在于實踐。
1、定位,是教育運行中必須的第一步。定位,是全方位的(教師,校長,學生,家長,學校),也是人性化的體現。(學生與教師都是生動的變化著的人,而生命的真諦,就在于是否有“發展”為其注入活力;每一個人都有正常的各種需要,對生命的珍重,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人的主動的發展需要;在一個大集體中,要有“家”的溫暖關愛和競爭組成的主旋律;已達到度和可達到度需要相互促進;有“個人在集體之中,集體在我的心中”的心靈和諧);
2、自己去證明“最佳的教育方法,來至最優的教育家的人格”是一句真理。(創造,絕不是心血來潮的一時沖動,他的根基是熱愛你所關注的事與人;在充分地了解其特點之后,以客觀的科學態度,調動自己的積累,最好的挖掘和組合資源,爭取最大的收獲);
3、相信“欣賞自己容易,超越自己難”。(在實踐中睜大眼睛,給自己一個充實和提升自己的理由和平臺;要有“生存意識”,提高自己的實際競爭力,培養積極上進的內驅力,不斷地為自己生活注入“希望”——心理關注);
4、坦誠大方地把理解和寬容給別人,悄悄地也是習慣性的把挑剔給自己。(理解,首先是一種大度,知道多彩的世界里不可能有永遠的“一帆風順”,因此不應該企求有可以“一刀切”的簡單;家長與教師的關系中必然會有的矛盾與看上去的一致;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會出現的反復與成長速度的不一致;校方所表達和宣揚的觀點及舉措與你的“以為”出現沖突;你的“認為”不能及時地得到領導或者群眾滿意的肯定,甚至還遇上了反對或冷漠……有“解剖自己”的膽識,睿智與能力,在自己所在的那一個點上,有可以“拿得出”和“說得出”的特色);
5、釀好自己的快樂,才可能帶給別人快樂。(幸福的核心,是心靈的恬靜;把“應該”變成“自覺”,在“自覺”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在“實現”的反復里凈化;你需要清醒地知道,“快樂”的生產地在哪里;“工作”,是一個人生命里的重要成分,所以,“享受工作”,應該在你的意識里有鮮明的地位;而做好自己的心理保健,是你的必修課程);
6、“教育,是最老實的人做的最老實的事。”這不是名言,但是,它是一個老教育工作者用心體會,用智慧總結的真實。教育者日日要做的,永遠是平凡的細碎的小事,讓他們在同樣的四十分鐘里,在同樣的辛勤與勞苦之后產生不同效果的許多原因里,有兩個是必然的,也是完全可以自己掌控的:組合與堅守。
小學教育與教學,總是以一種“活動”的形式呈現,它無疑是一種智慧而藝術的對教材取舍,活動創設,方法選擇的組合。(有多少供選擇的內容?以什么樣的思路組合?給孩子和自己創設了什么樣的平臺?日日幾乎的“雷同”里,怎樣體現層次性?怎樣表現你對孩子而言的靈魂性?);教育不是詩,但是它需要教育者有“詩意“——教育的最大魅力在于動人。這就是教育的藝術。
教育與教學的最大的特點,應該是統一目標之下體現在教師身上的運作的個性化與學生接受信息的實效“個性化”。“堅守”所表達的,是堅持形成風格與特色,在付出的同時追求最大收獲的執著。
 
四、       求證,智者見智。
1、班主任是先做人,再做人的工作;
2、教師,并不是委屈的付出者,犧牲者,教師的生命里,孩子是不可少的內容,是他們的存在,才證明了教師生命的價值,無暇的信任與無條件的愛,對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真正的陽光;
3、語文教學的廣闊性,為每個人提供了最廣闊的舞臺,教師職業的創造性,在這里得到了明證;
4、要真正的相信,你面對的每一位學生(教師),他們都是希望自己成功的,我們需要的,是為他們提供最實在的幫助(平臺,支招,棒喝,開導……“;
5、教育,需要合作。“一個人”,是無法打出天下的。作為校長是這樣,作為教師,也是這樣。所以,善于調動與組織,是現代人需要的品質。 
 
共有快樂
——2008年12月15日青羊區教研室
今天發言的基礎是“倚老賣老”。(第一個“老”是指年齡與經歷;第二個“老”,則是經驗與感悟。)
 
一、幾句異端感言。
1、教育,應該是“公德無量”的事,從事這個事業的人需要這樣的境界。
2、教師,從來就不是單純的奉獻者,他是永遠的“大贏家”。
3、教育的人性化,就是“滿眼是人”。這個“人”里,有學生,有家長,還有老師。
4、教育,就是最老實的人,做最老實的事。
5、真的沒有“壞學生”,但是,有“差老師”。
 
二、、幾個常自問,也他問的問題。
1、為什么學生會有“厭”,“煩”,甚至是“恨”?
2、作為語文教師,你為“作文正名”做了些什么?
3、教師經驗的“生長點”是什么?
4、私立學校為什么能夠在市場競爭之中生存?
5、作為教育工作者,你的堅守與篤行的動力源是什么? 
結語:珍惜現在,享受生活,擁有快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