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努力做“加法”
——2010年2月22日張玉仁
“做加法”的說法,是我自己濃縮了對“創品牌”過程的理解之后的表述,也是對自己所負責的學部的要求。
我們大家天天在“做”,年年在“做”,在始終的“堅持”與“篤行”之中,我們所“做”的,是證明自己存在于社會的價值,也是為社會所做出的貢獻。不能把已經成定勢的點滴成功當成自己的永遠不變的分量,每年必須在原有基礎上為自己添加一定的分值。
在硬件逐步改進的背景下,我們要加上的,是內在的豐富,是日漸鮮明的,自己獨特的別人難以復制的個性。
一、夯實以“培訓”為主線的教師隊伍建設。
1、在上期校內培訓的基礎上,舉行分科教師技能賽,本期比賽“板書”與“簡筆畫”,評出一定數量“優秀”表彰。
2、在傳統的“亮相課”的基礎上,推選出各學科組最有代表性的課進行全校觀摩(語文5人,英語4人,數學3人,科任2人),要求——
(1)每一節課都要有明確的展示特色,要充分體現某個教育理念,或一、兩個鮮明的觀點;
(2)課前有充分的以年級為單位的組內備課,各個領導班子與負責人要落點負責;
(3)排出綜合示范課的時間公示,全校每人聽課必須在8節以上,負責人要做好每一節觀摩課的聽課的登記與檢查;
(4)做課人要準備15分鐘左右的“說課”,講明自己教學構思的原則,如實點評自己的課,歸納出自己所得到的啟示;
(5)每一個人在聽課之后,選擇自己收獲最大,印象最深的一節課做書面的“異科點評”。點評中,不得少于三處以上的“亮點”與兩項建議;
(6)在組內交流點評之后,評出“優秀”,再轉給所評學科的做課人;
(7)相同學科老師聽課后還可以自己關門(或民間聯絡)再試上,以彰顯“學以致用”的實效。
3、開設有針對性的專題論壇。
(1)班主任的“專題漫談”,在班主任培訓時間進行,主題由老師們決定,本期論題不得少于4個(即每月一個);
(2)由各年級主任組織,主持的對自己所任年級下一年級的“讓我告訴你”的經驗交流要做到各年級至少一次;
(3)期末總結時全校教師的“專題即興點談”。
二、抓實“科研”,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1、今年將迎來省級實驗課題的結題。準備結題的相關工作,既繁又雜且多。但嚴格的課題管理,能使教師專業水平得到很大提升,所以,將竭力做好結題前期的準備工作,力爭一次性通過,并為下一步的“實驗申報評優”做好準備。
2、“美視學校”走在成長的路上,在不斷的發展與完善中,“突出個性,彰顯強項”將是一個需要長時期堅持的策略。目前,小學部的“個性”,還需要我們繼續努力培養。
關于“英語實驗班”如何更進一步的設計與完美,才能以更強勢的姿態突出“國際特色”,從而走入大家“選擇”之中的思考,要加快步伐。力爭本期末與國際部商討之后,可以出臺組線條的構思,下學年進入校內的實質性實驗,繼后,再是對外的宣傳與有序地鋪開。此項工作,主要由張健老師承頭。
3、去年“夏季學校”的成功初試,為今年的進一步辦好“夏季學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原有基礎上,我們要研究宣傳策略,提高這項實驗的社會知曉度,認可度,它要成為學校的“傳統”之一。
三、落實傳統活動與日常事務性工作。
1、今年小學部將有兩次“搬家”,這種變化,既意味著小學部硬件有了巨大的提升,也是對小學部管理與自律水平的一次考驗。第一次搬家已經順利結束,對“兩部分行課”的布局以及還“缺少必須場地”的現實,我們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在這個適應的過程中,“安全,正常,有序,和諧”是我們的口號,也是必須做到的要求。為了落實要求,將增加兩個部分的管理人員。
第二次搬回原來的家時,既要有“節約”的前提和姿態,也要有“創新”的意識與行動,更要讓相關的班級,年級,學校相關管理點點落實。
2、招生工作已經展開,面對必然有的困難,我們堅持打好“攻堅”戰,把這項工作看成是鞏固學校聲譽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大事。力爭盡快,盡好地完成任務。今年招生工作增加紀嵐老師負責。
3、畢業班的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我們積極配合中學部,爭取把更多的優秀生源留下來。同時,做好外流生源的后續工作,盡量避免遺留問題發生。
4、“春游”與“六一”慶祝是學校的傳統活動,如果沒有上級的禁止,春游可以按年級或者年段組織,但必須事先實地考察,活動報告要按要求撰寫。活動在4月份之內進行。
5、因為缺少足夠家長可以參與的場地,今年的“家長開放日”活動暫停。“大家來說英語”活動可以照常進行。二年級可以按“實驗班”與“普通班”分兩次進行。
6、做好教學人員的增添,換崗等相應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