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垃圾處理,力倡可持續發展--MYP3年級跨學科探究活動

時間: 2015年03月13日 來源: 中學部 作者: MYP教師莫莉娟

       晨起,陽光明媚,一如孩子們燦爛的心情。
     一場短暫而精彩的探究之旅將在今天開啟。

3月25日,老師們帶領著充滿好奇心的MYP三年級的同學們走進了成都九江環保發電廠的大門。

在認真觀看了垃圾發電的視頻資料的同時,面對“人類創造了城市,也創造了垃圾”這樣的沉重話題,師生們不禁感慨萬千:保護自然、改善環境真的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面對眼前堆積如山的垃圾,同學們對每天焚燒1800噸垃圾的抽象數字馬上有了直觀可感的認知。在垃圾吊操作室,我們得知垃圾須進行3至5天的發酵期才能得到有效處理。想到工人們須忍受惡臭去檢查機器裝備,大家暗生慚愧,紛紛表示以后要少制造垃圾,為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努力。


 

隨著講解員的腳步,同學們走進生活垃圾焚燒爐所在的工作車間。大家了解到垃圾焚燒的基本原理:由獨特的送風方式,特殊設計的逆推式和特定形狀的爐膛所構成的燃燒系統,實現了高效率的完全燃燒。

中控室,同學們向恪盡職守的叔叔們致以敬意。并認識了飛灰、灰渣等垃圾燃燒殘留物,也認識到,即使先進的焚燒技術也不能將所有垃圾完全處理掉——飛灰將經過特殊處理進入垃圾填埋場,灰渣可以制作成相應的建筑材料發揮余熱。

最后,在與發電廠總經理(垃圾發電領域的專家)的交流中,大家思維活躍,踴躍提問,參觀中生出的疑團也紛紛解開。對于政府如何選址修建垃圾發電廠,周圍環境如何治理,處理垃圾的三大方式——填埋、焚燒、堆肥,垃圾發電的利弊等問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我們由衷感謝為我們辛勤講解的工作人員,由衷感謝為同學們提供探究機會的熱心家長們!

在現代社會,解決問題絕非單純依靠某一門學科知識,而是需要同學們運用綜合的知識系統,綜合的能力來解決相關問題。

本學期MYP3年級的語文學科單元“人與自然”,英語學科單元“自然與環境”,政治學科單元“自然的聲音”,有機地形成了跨學科探究主題:人與自然

主題相近的教學內容,宛若三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懷揣著共同的夢想,不約而同的走到了一起!老師們隨即協作備課,制定了以“關系”為重大概念,“觀點”為相關概念,“全球化和可持續發展”為全球背景的跨學科單元計劃,旨在引領同學們通過探究最終理解“人類的決策需要考慮人類活動和環境之間的關系”這一永恒不變的道理。

 

這次垃圾發電廠參觀之行,是探究考察的第一站,隨后同學們還將參觀污水處理廠。

MYP始終強調青少年的責任感,強調所學學科知識要服務于生存的環境與社會。在我國環境形勢依然不容樂觀的今天,MYP3年級的同學們將以此跨學科探究單元為契機,面對真實情境,了解詳實的數據,身體力行,思考我們可以采取的、力所能及的方式方法,真正為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體現公民的責任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