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對話
解讀IB教育
為了增進家長對IB課程的了解,IB-PYPC以“家校對話,解讀IB教育”為主題,開展了本學期三、四年級第二輪家長工作坊活動。
不忘初心 踐行理念

張校長與家長們分享了美視IB部的使命宣言、核心價值觀和愿景。美視IB教育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并以國際思維和遠見,采用融合、創新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其進行教育。張校長重點強調了通過踐行IB 全人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獨立探究、團隊合作、擁抱挑戰的品格,并能展示領導力和國際視野。為了這一教育目標,呼吁家校共同創建一個追求卓越的,有創新和多樣性的學習社區。


IB教育之我見,聽蔚博士娓娓道來

此次家長工作坊,我們有幸請到了IBO國際文憑組織中國區推廣大使,成都美視學校董事會高級顧問蔚政偉博士。蔚博士作為一名資深的IB教育先行者,深入淺出地跟家長們介紹了什么是IB教育,IB的發展歷程及核心價值觀等。

蔚博士說,真正的IB是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體系。這十大培養目標就是:積極探究、知識淵博、勤于思考、善于交流、堅持原則、胸襟開闊、懂得關愛、勇于嘗試、及時反思、全面發展。PYP旨在通過培養目標來鍛煉學生的各項技能,促進學生的成長發展。

蔚博士以“畢業成果展”為例,跟家長們介紹了作為學習者、探究者的學生是如何被看得見的。探究中的每個環節不是教師去設定,而是以學生為本。首先根據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意愿進行分組,根據探究的內容確定下一個探究線索,采用哪些探究方法以及成果的展現方式,都是學生自己決策。各科老師會以導師的身份,介入到探究小組中,協助他們完成畢業成果展。

蔚博士強調,IB教育不是把孩子送出國的教育,更不是把孩子培養成“香蕉人”的教育。IB教育把中國放在全球背景下,培養學生的身份認同,IB學子是具有國際情懷的中國人。PYPC的中文學習非常扎實,這個階段超學科探究會與國標課程相結合,為孩子的中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到了MYP和DP階段,中文的學習重在培養學生的分析與鑒賞能力,比較側重語言的應用,和我們的實際生活很貼近。“走出去了,別人正是通過你了解你背后的文化。”蔚博士再次強調IB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從蔚博士介紹的IB教育產生的背景、發展歷程、世界分布以及教育界的地位來看,IB課程格局非常大。其使命宣言為:培養勤學好問、知識淵博、富有愛心的年輕人,他們通過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為開創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貢獻力量。蔚博士說,IB課程學習內容涵蓋古今中外,幫助學習者形成跨文化的全球視角與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理解人生、生命、社會,為全球和平做出貢獻。

家校對話 答疑解惑

最后是家校對話環節,家長們當場提出了自己目前的困惑。張校長和蔚博士及時給予了清晰地解答。
IB出口非常好,那么考上這些世界名校的,有多少是PYP培養出來的?
美視是整個西南地區唯一一家擁有IB三個項目的國際學校。一校三個項目,能最大程度保證孩子IB教育12年一貫制。學生的內驅力、自我效能感是藏不住的,而學生具有這樣的自信,正是源自于他長期的IB學習經歷。港大優秀學子、斯坦福女孩、清華男生等均是例子。而且本校內部直升生源豐富,外校考MYP的錄取率非常低。

孩子五年級后,怎么選擇?孩子可否初中讀國內中學,高中再轉IB部?
如果家長、孩子都已明確IB系統的學習,不必去“繞路走”或“走彎路”。因為兩種課程迥異,對于學生的學習挑戰有所區別,特別是在英語語言運用上。
習得IB思維方式、研究技能、學習方式等對后面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

MYP、DP中文學習并非功能性的學習,重在培養孩子的批判分析思維。

從今年開始,PYPC五年級后就有針對回到國內課程的銜接項目,即六年級。

家長工作坊,不僅是一個讓家長了解IB教育,了解學校的窗口,更是我們用心打造家校共育的有力環節。PYPC會持續定期地分年段開設家長工作坊,增強家校溝通與理解,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從而共同建立一個協作、分享的學習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