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畢業生 | 邂逅藝術,花樣表達
這話用在IB-DP學生劉丙柯的畢業作品展上,再合適不過。
在日常生活的細碎蕪雜中,靜窺、感悟,已屬生活的有心人,難得的是,有心人用自己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將這微觀而宏大的世界具象化,呈現,并分享。
這抽象概念、微觀世界的具象化,被一個IB-DP的學生進行了一場“花式”表達。

這是用玻璃纖維和丙烯酸塑料,以及鐵絲,沙土和木板制作的一幅作品。
作品將目光定格于一瞬間,以人們刷卡搭乘地鐵這一即時性行為作為人以時間換金錢的隱喻。
此作品受啟發于羅斯奇的《Warrah or Antarctic Wolf Dusicyon australis》。

這幅作品是用水粉畫顏料、丙烯酸塑料、木片、擦手紙和報紙創作而成。
動物是人自然屬性的的隱喻,是人被社會身份遮蔽的內在性。
本作品通過探究動物之間捕獵與被捕獵的關系,從而深刻理解人的物質欲望。
此作品靈感來源于向京的雕塑作品《異境-這個世界會好嗎?》

通過對“陶罐”這一物象物理屬性的運用,作品將人的自卑、自信、貧窮和富裕等物質具體化,使抽象概念以視覺形式得以表達。
同時,作品還以標價的方式來含蓄展現對個人存在價值的肯定,并以眾多的個體數量來隱喻當下社會,使該作品的社會普遍性得以增強。
本作品的靈感來源于宋兮的《知識球》。

這是一幅油畫。
當這個小孩縱身躍入海洋球池時,他堅信這一切都將歸屬于他。
他正享受地躺在海洋球里,還是早已沒了生機?這全取決于你。
此作品靈感來源于安得里亞·曼坦那的天花板壁畫。

本作品結合了油畫,蠟染、扎染以及刺繡線條,以胎兒在母親子宮里的狀態為隱喻,含蓄暗示當人們所處物質相對充足的環境時所產生的虛假安全感。
作品靈感來源于喬治·讓克洛·莫塞的《鐮倉》。

該作品以油墨和丙烯塑造軟膏共同打造而成。
一個可以讓你窒息,但又會因為你一指觸碰而破裂的牢籠。
此作品靈感來源于喬治·讓克洛·莫塞的《鐮倉》。
在美視,DP藝術學生作品展每年都會舉行,這也是IB課程的要求。
設計、布展全部由學生獨立完成,老師進行校內評估,并上傳圖片到IB組織,進行最終評估。
通過藝術作品展,我們不僅感受到學生的創作才華,更能體會到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剖析社會及人性的細膩思索,將深藏生活中的真實提煉出來,賦予其靈魂的意味,展現給人看。
這應該也正是IB所要培養學生的特質。
感謝有這樣一次機會讓我們能徜徉于藝術的海洋,與最真實的內心邂逅。
愛丁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英國頂尖學府,世界二十強頂尖大學,創建于1583年,是英語國家中第六古老的大學。
同時,它也是英國大學中入學競爭最激烈、申請難度最高的大學之一,錄取率僅為8%-10%左右 。
本杰明•富蘭克林曾盛贊:“愛丁堡大學擁有許多真正的偉人和從事各種知識研究的教授,這在以往的任何時代、任何國家都從未有過。”愛丁堡大學產生過23名諾貝爾獎獲得者、2位圖靈獎獲得者、1名阿貝爾數學獎獲得者 。
著名校友包括:自然學家查爾斯•達爾文、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大哲學家大衛•休謨、啟蒙思想家亞當•弗格森、數學家托馬斯•貝葉斯、作家阿瑟•柯南•道爾和J•K•羅琳、發明家亞歷山大•貝爾、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美國獨立宣言簽署人約翰•威瑟斯龐和本杰明•拉什以及被稱為“清末怪杰”的華人奇才辜鴻銘。
愛丁堡位于蘇格蘭東部邊境靠海的海濱,自15世紀以來就是蘇格蘭的首都。其舊城與新城是兩種風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亦被世界旅游業聯合會授予“歐洲最佳旅游目的地” ,享有“北方雅典”之盛名,也是第一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文學之都”美譽的城市,諸如《福爾摩斯探案集》、《哈利·波特》等著名文學作品在此誕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