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三心”到位
——班主任工作培訓
一、題解。
對班主任工作,可以有許多的詮釋,“三心到位”,是我的一種濃縮表示。家長:擔心,掛心,放心。學生:真心,愛心,信心。教師:用心,恒心,慰心。最后一“心”,是過程后的結果,也是我們希望達到的目標。
二、幾個需要統一的認識。
1、“班主任”是一種統一的專業技術工作,但是有較大的個人運作空間。
2、班主任有許多,最大的區別是心態的不一樣,“任務型”與“創造型”的不同出發點會讓整個的工作有不一樣的情感色彩與思維傾向。但是,這是一種并不鮮明的劃分,而且可以轉化。
3、班主任工作是一個展示平臺,所以,評價它的標準中應該有理念,人生觀,修養,學識,性格,機智與學習態度和創新意識。
4、“班主任”工作的效果中,還必須有一條:班主任自己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快樂與幸福的體驗。沒有自身精神上的認同支撐,班主任就僅僅是一個“傾倒者”,而不是生機勃勃的生命過程中的不斷的創造者。
5、“小學班主任”是教育工作中全程化,包容性,核心性的體現。
三、班主任應該是個“鋼琴家”,必須學會“彈鋼琴”。
1、“關系”,是組成“社會”的必然內容,班主任肯定有“處理好關系”的任務,要做好這一點,第一要素是認識的到位。
(1)雖然每個學生具有獨特性,但尊重與管理并不矛盾。
(2)學生的“優”與“差”總是相對的,它不是一種絕對的定論。對待教育中這個必然會面臨的問題,需要有“動態”的意識,牢記今日并不等于明日。
(3)教師自己的位置應該有所變化,它表現為“親切在身邊——抬頭崇敬的高度——留痕于生命中”。
(4)家長不是教師社會意義上的朋友,他們僅是教師(孩子)某一教育階段的同行人。作為教育資源的充分挖掘,永遠要有一個“共識——同行——感謝”的意識。教師與家長的交往,不是個人之間情感的交流,是社會角色的合作,要保證教師自己人格的清白與被仰視的位置。
(5)一個班集體,是學校工作中的一個單元,班主任,則是班級單元中的核心靈魂人物。他需要體會其他老師的需要,協調時間與精力,有主動“撲火”與“補臺”的意識,也只有這樣,才是求得整體和諧發展的上策。
2、班主任工作的技術含量在于理智與藝術的結合。
(1)越是共同的活動中,越有體現出自己創新的才能,鑄造個人特色。
(2)反復不是重復,沒有新意和變化,生命的發展就會出現滯狀。
(3)對人的解讀,理解與指導的基礎是“我愛你,希望你能更好”,這也是教育的動人之處的體現之一。
(4)尊重生命發展向善向上的本性,在班級活動運作中,體現人性化。
(5)教育的立體性,要求挖掘組織更多的教育資源,使教育在社會生活的背景下豐富而實在。
3、班主任自身的修為中,可以怎樣添分量?
(1)學會聆聽與觀察,“終身學習”,“大學習觀”不是空話。
(2)讀讀心理學的書,站在智者的肩頭,用智慧的眼光看此時,同時也了解“現象”的后面與可能的前面。
(3)成功與失敗后都想一想為什么,自覺的反思讓人自我完美。
(4)開拓視野,開闊胸襟,提升自己的德行,優秀就是一種習慣。
(5)讓“長計劃,短安排”成為常態工作作風。
4、班主任工作天地廣闊,但也應有一些忌諱。
(1)“無私”不僅天地寬,而且有增效性。
(2)教師“社會角色”的神圣需要面對學生家長時摒除“自然人”本身的情感傾向和個人色彩。
(3)不能對發展中的某個階段的孩子下長期(終身)的偏激結論。
(4)語言是教師重要工具,沒有價值和目的不明的話少說最好不說。
(5)不扮演“教育者”和“管理者”。教育,是你與別人同樣參與,最多因你提前感悟而取得了話語權。一旦“教育”打上了“教育”的標號,教育的感召力就會減少。
5、幾個個案討論。
(1)有家長執意宴請,送貴重的禮物,或者強烈要求課外單獨補課。
(2)學生不喜歡某科任老師的課,而你也對其教學質量不太滿意。
(3)因為孩子意外受傷或者生病,家長大怒。
(4)家長不滿意教師的工作,已經找學校反映。
(5)孩子習慣性的毛病,影響了班級正常的教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