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的正確打開方式

時間: 2017年03月01日 來源: 國際項目部 作者: 融合部:傅豪

 


正是悅讀好時節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春天如期而至,正是悅讀好時節!

 

此時,融合部的李曉丹老師正帶領著七年級的同學們沉浸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奇幻世界......

 

 

 

《西游記》的故事家喻戶曉;

《西游記》的電視電影改編大眾喜聞樂見;

《西游記》連環畫也有不少同學看過;

甚至主演《西游記》的六小齡童等,成為一代人心中最難忘的經典熒屏形象。

可是......

這吳承恩的《西游記》原著,有多少同學曾拜讀過?

 

 

 

不妨先來回憶一下,這向西而行的奇幻旅行故事里,你最喜歡誰?


“我喜歡猴子孫悟空,聰明勇敢又能打,這才是英雄!”

 

低調又忠誠,從不廢話,這小白龍才是我的style。”


“我當然崇拜終極大boss了,如來佛祖,五根指頭能壓孫猴子幾百年。”


......


同學們紛紛表達自己對西游人物的喜好,分享關于西游的各種笑話段子,談笑風生,課堂活躍。

 

 

 

不同于過去完全聽從老師講授的方式,曉丹老師讓同學們自己從書中找出章回體小說的特點。

 

同學們翻開書本,開始了熱烈地討論

 

“開頭都是‘話說’、 ‘卻說’。

“看!每回結束都是:且聽下回分解。”

“我居然能讀懂原著,還以為是文言文很難讀呢!”

……

 

通過發現、討論和總結,同學們很快理解到了章回體小說的特點。這樣讓學生們通過探究主動去獲取答案,也是IB所提倡的學習方式。

 

《西游記》前七回,介紹著孫悟空出身、師承、能耐、性情,一邊安排著他的出場,一邊描繪著天、地、冥、水四境界風貌,建立了一個立體的活動空間。

 

書中漫漫奇幻路途,把同學們帶入了一個奇妙絢麗的神話世界,豐富飽滿的人物角色,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都讓同學們體會了西游世界的神奇與美麗。


同學們一邊閱讀書籍,一邊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


“金箍棒這么重,孫悟空怎么拿得動?”


“金箍棒為什么放在耳朵里?”

“因為放在嘴巴里,口水會腐蝕掉金箍棒中間那塊鎢鐵。”

“我認為遇到危險時,從耳朵里拿出來比從鼻子里拿出來用時更短,情況緊急時能拯救性命。”


“弼馬溫是什么意思?”

“好像是避免馬得瘟疫所取的同音詞。”

……


同學們不斷地整理書里不懂之處,然后猜測、推理、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向,通過討論交流,進一步澄清事實,解釋所提出的問題。


隨著問題被各個擊破,大家伙的閱讀興趣不斷提高。他們通過對《西游記》認識的增加,感受西游記原著的藝術魅力。

 

 

融合部七年級本學期中文課第一個單元圍繞著經典作品《西游記》展開了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嘗試理解場景、主題和受眾參與性之間的聯系。

 

《西游記》是本神魔小說,里面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故事讓它一直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曉丹老師選擇這本書來閱讀,也是希望學生們通過這本娛樂性和趣味性很強的小說去了解中國古代小說文化的藝術魅力。

 

通過大膽懷疑、提出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也是IB的教育宗旨。

 

現在只是讀《西游記》這本書的一個簡單開始。書本里,鮮明的人物形象、活潑有趣的對話、復雜曲折的歷史背景,神奇瑰麗的奇幻世界,都等待著大家慢慢品味和探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