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露血紅長舌的中國鬼、身穿清代服飾的“僵尸”、張著血盆大口的黑心女巫、一頭銀白的日本動漫人物,兩米高的恐龍......這畫面......幸好在白天!看著國際部Greenyard臺階上排排“坐著”一群咧嘴笑的南瓜,你會不會覺得這是一個喜感十足的節日?哈哈,這些“南瓜小可愛們”可是國際部·小學的孩子們親手炮制的哦!
如果你這時走過去,他們會伸手向你,嘴里喊著:“Trick or treat?”你就得乖乖交出你手里準備好的糖果,感謝他們又放了你一馬。孩子們的兜里搜集滿了要來的糖果,吃了糖果的笑容比蜜糖還甜美。
每位老師的身上綁著兩個氣球,他們不能用手而要把氣球弄破。看著老師為了爭取時間“狼狽”的樣子,大家一邊喊著加油,一邊捂著嘴笑開了懷。當然我們聰明的老師也會有自己的辦法,全體臥倒,一個人順著踩過去,氣球自然就破了。聽著“啪啪啪”的聲響,真像是過年的禮花呀。
他們可以伸手去一個神秘的箱子里摸禮物,有可能是鯊魚輕輕地咬上一口,也有可能是粘糊糊的橡膠章魚與你親密接觸。當然,最幸運的莫過于能夠摸到一個萬圣節禮物啦。
每年萬圣節的Face Painting是少不了的環節。
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們義務幫我們的小學、初中的孩子們裝扮自己的臉。孩子們雖小,但是都有著自己的審美標準,向哥哥姐姐們提出自己想要的形象。看著自己裝扮以后“嚇人”的樣子,孩子們開心極了。
友誼賽在一個年級的兩個班級之間展開。各班在班主任的帶領下都卯足了勁兒想要取得勝利,有滿臉通紅的、滿頭大汗的、使勁兒到呲牙咧嘴的,當然也有看到對手滑稽的樣子邊拔河邊哈哈大笑的。
其樂融融的國際部萬圣節,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落下了帷幕!
幽暗的燈光,透過黑色門簾縫隙,不經意間與那張猙獰面孔上空洞眼睛的對視,頓時讓人毛骨悚然。盤踞在門上的蝙蝠,匍匐在地上的蛇鼠,凌空懸掛著的鬼怪......
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萬圣節。主要流行于撒克遜人后裔云集的美國、不列顛群島、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等西方國家。除了眾所周知的“不給糖就搗亂”(Trick-or-treating),萬圣節的習俗還有哪些呢?英才班的同學們也是鬼馬精靈、獨樹一幟。他們將萬圣節習俗變成了中國式萬圣節習俗:擁抱游戲、擊鼓傳花、撕名牌大戰,同學們在游戲中玩得不亦樂乎。同學們圍成一圈,踩著音樂節奏走動,當念到數字幾,同學們立刻尋找身邊的小伙伴抱成一團,而抱團的小伙伴人數要與所念數字相符,否則便被淘汰。 
音樂響起,同學們傳遞手中物品,若音樂停止,物品在誰手中,則將接受懲罰。
同學們事先已分好組,每個人背上貼上寫有自己名字的名牌,以隊為單位進行游戲,被撕掉名牌的同學則淘汰出局。對于中美英才班的同學們來說,了解和感受西方節日文化是非常有益。這讓同學們能夠在未來的國外學習生活中更加了解國外的社會文化,更快的融入其文化圈,也能更快的適應國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