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周一,冷霜凝結,寒意逼人,恰值中國傳統節氣——“冬至”。
上午,中學部MYP項目班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制作了關于冬至的電子小報,了解了冬至的由來和習俗。
本學期MYP勞動創作俱樂部課程臨近尾聲。下午,孩子們便在老師的幫助下,自己包起了餃子。
將近三百個餃子在沸水中翻騰歡鬧著。孩子們個個兒圍著熱氣騰騰的鍋,守著自己包的餃子,因為是自己勞動的成果,千奇百怪的形狀此刻看上去也煞是可愛。添一次水、兩次、三次,白鼓鼓的餃子們像圍在鍋旁的孩子們一般,分分秒秒地雀躍著、膨脹著、成熟著......





起鍋咯!大家吃著,笑著,鬧著——
“老師,下一鍋好了再給添我幾個吧,我覺得特別好吃!”
“我剛才吃的太快了,都沒品出味兒,還想再吃幾個呢!”
老師們的腿都站軟了,大多只吃上了一個餃子。俱樂部負責老師忙活了半天,最后只飽飽地喝了兩碗餃子湯。
但是,那么簡單的事,幾塊錢就可以在外面買碗現成的餃子,干嘛要如此大費周章呢?您有所不知了,這頓餃子大餐,孩子們可吃得一點兒也不容易呢!
這番折騰,還得從本學期初始MYP俱樂部活動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樹立的目標“用自己種的菜包餃子吃”說起!
MYP項目部始終秉持著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從課程設置上盡量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幫助孩子通過科學的課程體驗建構健康的人格。
于是,這一課程設立后,持續一整個學期的漫長勞作開始了。
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從挖土做培植箱開始、繼而播種、照顧出芽的菜,再到分株,一頓餃子引發的期待和擔憂貫穿在整個學期。
但是,事故還是出了。
一只被收養的兔子來到菜園,僅僅一晚上,小家伙就把綠油油的菜葉吃得個精光!
“天,老師,兔子把菜吃完了,我們栽得那么辛苦啊!”孩子們無法置信地尖叫起來。
“那怎么辦?我們的餃子咋包呢?”投訴的聲音此起彼伏。
“那就紅燒兔肉?!”老師開玩笑地建議。
結果,剛才還在投訴兔子的孩子們卻更加驚慌地爭論起來——
“不行啊,太殘忍了!”
“哎,菜不就是給兔子吃的嗎?我們沒有及時給兔子添草,兔子才會本能地去吃菜啊!食物鏈就是這樣的嘛。”
“算了,老師,還是把兔子照顧好,給它養老送終吧。”
“我來當兔子的飼料供給員,他當兔圈清掃員。”
......



后來的事情就變成了這種光景——
每周一下午俱樂部活動時間,一定看得到孩子們給兔子拔草,平日里毛毛躁躁的男生也認真地為兔窩當起清潔工來。周日返校時,兔子窩旁邊一定是會出現一些驚喜。悄悄多出一根胡蘿卜、一包干燥的飼料,甚至一個兔子飲水杯等等。
——寵愛,在這條小生命周圍無處不在!
多好!一次虐心的考驗,一次人生的經歷,一個生動的課程。老師的話沒多說,但孩子們在自然產生的情境沖突中,學會了協調,并養成了包容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作為俱樂部課程設計的老師,我們可不能讓孩子們一學期的努力白費了呀!
冬至到了,恰逢本學期俱樂部最后一次課。
早有準備的老師們忙活了一上午的課后,趕緊按計劃到市場采買來大量的餃子皮兒、新鮮的大白菜、豬肉糜。大家伙兒認真清洗、仔細攪拌,用愛心調制了餃子餡,就等著給下課的孩子們一個surprise!
下課鈴一響,孩子們就蜂擁而至,洗干凈手后,跟著老師似模似樣地包起餃子。
這個冬至,真的不一樣!
樂于分享的老師邊吃餃子,邊發微信到朋友圈,瞬間得到了孩子們父母的真摯回應。
還用我們多說么?MYP,就是這么——不是“任性”,哈哈,應該是——懂得用愛去喚醒孩子自己靈性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