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7日的下午,MYP項目部迎來了第一次完全由學生組織的社區服務活動——體驗殘疾人的生活方式。這一想法源自于學生們觀看《心靈深處的音樂》及《天堂的顏色》后的主題演講,聆聽了大家對殘疾人的認識后,三位同學(羅雯婷、李維佳、蘭雅杰)決定策劃一次活動讓大家更深層次地理解殘疾人的生活,理解他們的心理感受。同學們反復修改活動方案,終于在周五的下午迎來了實施的一刻。
整個活動分成六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各班選三位同學形成一個殘疾人小分隊,一個無法說話,一個無法聽見聲音,一個無法看見物體。這個小分隊需要在最短的時間找到指定的物品。
第二個環節,模擬沒有雙手的情況,用嘴巴撕開吸管包裝,并要將吸管插入牛奶包裝盒,成功喝到牛奶。
第三個環節,模擬沒有視力的情況下用手觸摸并判斷事物。
第四個環節,模擬沒有雙腿的情況,用身體傳球。
第五個環節,用身體語言表達一個詞匯,搭檔同學猜測含義。
第六個環節,知識問答,通過一些問題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殘疾人的生活與感受。
在這次活動中,同學們深刻體會了殘疾人的種種不便,除了更加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他們也更明白了尊重殘疾人的必要性。
MYP一直鼓勵學子自發地設計創造活動,并在實際行動中去領悟,去學習。相信同學們在將來還會有更多更棒的創意活動。
附:觀影感一篇
Another sky
另一片天空
———觀電影《天堂的顏色》有感
周書帆(MYP3A)
天空,是變幻多姿的。每一天,每一秒,它所呈現的顏色,形態都是不同的。每一個人心中的那片天空,也都與別人的不一樣。用心去觀察自己的那一片天空,這將是上帝送給你最美的禮物。
不過,世界上有一種孩子,他們的天空是灰暗的。他們從不知道我們所看見的明亮活潑的藍色是什么樣的,他們只能生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與人們隔絕。
在電影中,主人公便是這樣的一個孩子。男孩自幼喪母,父親又把他當作是一個負擔。好在他有一個愛他的奶奶和兩個天真爛漫的姐姐,回到奶奶家時,他心中的那片天空,總會散發一抹光彩。
以前,我總是說,自己不會歧視殘疾人,會把他們當作普通人一樣看待。但事實證明,我做不到??吹剿麄儦埲钡能|體,我總會不由自主地去同情、關心,但是恰恰這種關心,以一種無形的方式揭開了他們的傷疤。每當看見殘疾人成功的新聞,我總會想,連殘疾人都做得到,為什么很多普通人卻不行?其實情不自禁地我們又把殘疾人和普通人分成了兩種人。也許,再善良的人,也會在心底,將他們與普通人分開吧。
直到我看了這部電影,我終于醒悟了。殘疾人又怎么了?他們雖然軀體不完整,但他們的精神,就是與平常人一樣的。我們都可以去追求夢想,為什么當殘疾人也同樣去追求夢想時,卻會被說冠以另外一種色彩?他們也可以打造屬于自己的天空!
但是這個認識,別說是孩子,連大人都很難做到。
在電影當中的失明男孩,他的父親,為了確保自己選擇一個更好的婚姻,竟選擇拋棄孩子!孩子本身是并沒有錯誤的,他來到這個世上,不是由他所選擇的。既然他殘疾,我們就要去更好地關愛他,幫助他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可惜,這個父親并沒有這樣的意識,他最終也為自己的自私,付出了代價。“人在做,天在看”這句話說的真是沒有錯,只是那個盲孩,再也沒有機會去創造自己的那一片天空了。
每個人都有追逐夢想的權利,那些生活在另一片天空中的人,也是天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