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老師:關注孩子的養成教育

時間: 2011年03月25日 來源: 美視學校 作者: 美視學校

    在班級管理中,我始終體現一個核心理念:在教育過程中,給孩子以健康的思想、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體。授孩子以自信,在他們心頭播撒激勵,嫁接信心,呵護自尊,體驗自豪,始終向孩子傳遞“我愛你”的信息。
    古人云:治事不如治人,治人不如治法,治法不如治勢。只有形成良好的群體風氣,才能產生一種“勢能”,形成一種感染的力量。最終轉化成一種群體的凝聚劑和個體優良品質的催化劑。作為班主任,我們的起點有兩個:一是樹立好自身良好的形象,在與孩子們的交往中,注意把握自己的表情、態度、語言,以輸送給孩子積極、健康、向上的情感;二是班級應有嚴格的班規,給班級規定一個良好的發展方向,讓孩子們遵循著班規,逐漸形成良好的班級風貌。讓孩子們在良好的班級氛圍中建立起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把班級當作自己的家,以班為榮,以學為樂。
    小學低年級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是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習慣的好壞,不但影響孩子的生活、性格、行為等。還直接關系到學習和工作的成功與否,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未來。因此,在低年級,我把班級管理的重點落實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上。我從以下幾方面關注了對學生的養成教育。

  1. 低起點,細要求

    在一年級時,針對學生年齡小,依賴性強,動手能力差,加之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長輩寵愛有加,大多習慣不好,有的甚至刁蠻任性。我對自己說:教育切不可心急。我以平常心態對待孩子的缺點,并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學生的成長。為他們設定小目標。低起點,細要求。我學會了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考慮學生的承受力以及掌握知識的情況,讓他們在上學之初能踏踏實實,循序漸進,步步走好。同時幫助他們樹立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自信心。如剛入學時,學生還不懂得怎么做作業,為了克服學生對做作業的畏難情緒,為以后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的習慣打下基礎。我布置的作業量較小,在課堂上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寫作業,甚至對個別動手能力差,寫字較慢的學生減量。并只提兩個小要求:做作業時一不講話,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認真的好孩子。又如,班級衛生。與孩子們一起制訂了班級衛生管理的條約。讓他們明白怎樣就能做到教室整潔、干凈。然后提出兩個小要求:一、你的東西不亂放;二、你的方位下沒有紙屑,只要做到了你就是個愛衛生的好孩子。要求低,學生很容易就獲得了滿足感、成就感。這個要求做到了,再提新的要求。這樣為他們設置臺階,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使其不斷進步。

  1. 細要求,強訓練

    低年級的孩子,天真爛漫,活潑愛動。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的詞語理解不夠。因此,我對學生的習慣要求力爭做到不空洞,不籠統、細致、實用。讓他們一聽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強。如,本期開學初,針對做操,結合學校的總要求,做到:快、靜、齊。在理解這個要求時,光是評語言上的講解,我知道他們是模糊的,心中沒有數。只是因為我在講的時候表情有點嚴肅,他們才有所重視。所以當我問道:做操應做到什么?他們整齊地回答:快、靜、齊。咋一看來,他們是明白了要求,但怎么才算是做到了快、靜、齊呢?。這就進入了強訓練的階段。我先設了一計:讓他們先嘗甜頭。第一次,在我督促下,他們很快地做到了“快、靜、齊”,基本達到了認真做操的要求。回到教室,我在黑板上畫一張甜甜的笑臉娃娃。看到這張笑臉娃娃,他們知道王老師的心情很好,晚自習因此全班有獎。孩子們嘗到了甜頭,接連幾天都做得很好。一周堅持下來了,這時我明顯看出,他們有點“疲”了。于是我又設了一計:“嘗嘗苦頭”。周一第二節課是音樂課,我故意不作提醒,也不去督促,順其自然。結果問題出來,從音樂教室慢吞吞走過來,到位后懶散地做操。我一言未發,只是在教室的黑板上出現了一張“哭臉娃娃”。于是晚自習時,會班受罰:計時從教室到音樂教室到操場,站隊做操,全程時間10分鐘左右。回到教室靜坐思考:為什么做操,快、靜、齊,一定要在有獎的情況下才能做到?為什么快、靜、齊的要求要在老師的督促下才能做好?并請他們算賬,做操從頭至尾10分鐘左右。做的好,老師表揚,大家都開心。做得不好,受罰的時間遠遠超過10分鐘,且大家都不愉快。想想,怎么做才劃得來?想好后,請談自己的感受,當然也可是保證。幾個回合下來,慢慢地,他們真正做到了自覺地達到要求:快、靜、齊。有時,他們還會監督我是否按時到操場。每次獲得表揚后,他們就會和我會心地一笑。

  1. 勤引導,常評價

    對于孩子而言,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好奇的、新鮮的。但他們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弱,有時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這就要求班主任的正確引導和教育。所以,無論是語文課上,品德課上,甚至課間,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我盡力做到及時處理、及時引導。對于頑皮的學生還要進行耐心、細致、有針對性,盡量做到重點關注,逐個擊破。同時,因為孩子都有一種心態,無論做什么事都急于想知道通過努力所做到的事會得到老師怎樣的評價的心態。為了滿足學生的這種需求,更為了為他們樹立身邊的榜樣,我們班級的評比也是工作班級管理中的重點之一。做到周周評,月月總結。常規評比欄的分數不僅學生關注,家長們也很關注。那上面的分數和特殊的符號,是我和孩子們的一種無聲的交流。許多時候,我不需要在全班露面,他們都會知道我的心情。當然,我的心情也映襯他們的言行。
    班級管理中,也離不開科任老師的理解和支持。我和馬老師多年搭班合作。她雖不是我的下班,但勝似下班,平時的課堂常規訓練,教室的整理,馬老師都很用心地協助我。,經常看見她為我們擺桌椅,協助我督促孩子們認真做眼操。在班級的大型活動中,運動會、六一活動、圣誕慶祝活動、家長開放日活動、家長會,都能看得到馬老師忙前忙后的身影。在此,真誠地說聲:“謝謝!”
    有人說:“有一個好的班主任就有一個好的班集體。盡管班主任工作苦了些,累了些,事務繁雜了些。但如果說每個孩子都是一顆小星星。我愿用真誠和熱情為他們撐起一片摯愛的晴空。讓他們各自閃爍出最燦爛、最動人的光輝!為了讓班級充滿活力和創新。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我還會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Top